在蒋介石的威逼之下,杜聿明也只得就范,老老实实地出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部的司令官了。那么,杜聿明当时到底是如何想的呢?他在他的回忆文章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我们大致为他归纳一下。
其一,杜聿明愿意为主子蒋介石背丢失东北之责任,当时他就想,很显然,蒋介石是不要东北了,但是他就是不敢明令放弃东北。我当时自命懂得蒋介石心理,他是想把放弃东北的责任推到他的部属身上,如果放弃了东北,激起舆论谴责,他就法办某一将领以推卸自己的责任。我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愿意替蒋介石背过。其实,杜聿明愿意为主子蒋介石背过,一是他的忠臣良将思想在作怪;二是这个人,是为蒋介石背“过”而得到过好处的,一是遵行蒋介石命令从野人山撤退,损兵折将,反而得到重用;二是昆明五华山之变,收拾了龙云,被免了职,可第二天便几无缝隙地替代老同学关麟征出任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去了。要是这样的话,再背一次,也就无所谓了,说不定又要官长一级呢。
有人会说,笔者在嘲笑杜聿明了,杜聿明不是那样的人。呵呵,他是什么样的人,难道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吗?他自己都说,好多时候,屈就于蒋介石、陈诚等人,就是因为要保住自己的“官位”。而且再说一句题外话,有的文章竟然说他很清廉,是国民党军队中少有的廉洁分子,我再说一句不好听的话,杜聿明不清廉,只不过不能算是国民党贪腐分子中的巨贪罢了。而且这个人很会做人处事,连给下级家属送粮送面的小事,都会考虑得很周到的。在这一点上,他和胡琏有相似之处。
其二,杜聿明违心地执行了蒋介石的收复锦州作战计划,他勉强接受任命之后,蒋介石仍然严令他指挥廖耀湘及葫芦岛东进兵团实施收复锦州的作战计划,杜聿明明知是百分之百的败仗,可又无可奈何,他悲鸣式地说:这时我觉得心慌意乱,有说不出的难过,又想:“算了吧,反正江山是他的,部队是他的,他要丢就丢,要送就送。万一我坚持我的意见,从营口撤退也不成的话,我就有杀头之罪。我做他的部下,只好接受他的命令。”
杜聿明此时,已经抱上了不负责任的态度,而且怕坚持自己的意见,一旦营口撤退不成功,蒋介石肯定要治他的罪,于是也就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了。
其三,杜聿明认为蒋介石给自己的任命,很微妙。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部的司令官,上面还有一个总司令卫立煌,是个“顶缸”的,下面有廖耀湘这个“垫底”的,因为蒋介石又对他说,对于自己下达给廖耀湘部的命令,是杜聿明代为传达的,可以不告诉给卫立煌。这样一来,东北丢了,请找卫立煌,俺是个副总司令,西进兵团败了,先找蒋介石,后找廖耀湘,俺是个传令兵。
其四,他总结了蒋介石收复锦州、全盘皆输的原因,还是比较客观全面的,他认为:
一是蒋介石的决策出于主观判断,而非是从敌情、地形、敌我兵力对比及士气等有形无形作战要素来策定他的战略战术。
二是蒋介石的“锦州情节”严重影响了他的决策,杜聿明说:“自一九四五年十二月间他决定部队到锦州就不再前进,以后在马歇尔鼓动下,又深入东北,遭到了一系列的失败。他想起他那时的决策还是正确的,因此决心收复锦州。”
三是蒋介石要收复锦州并确保之,是打给美国佬看得,有了锦州,他便可以争取美帝的援助,锦州失了,他无面目见他的主子。
四是蒋介石把所谓王牌军的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估计得太高,把解放军估计得太低,并从唯武器论的观念出发,以为可以不计敌我的兵力、士气,用空军、大炮就能吓退解放军。
五是蒋介石打仗,是从经验主义出发的,甚至还停留在解放战争初期,甚至是红军时代,他片面地认为,他的那本《“剿匪”手册》是战胜解放军的法宝,片面地以为解放军过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主要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每逢歼灭国民党军后即行撤退,所以他料定这一回解放军同样要撤退。但他却不知道,此时的解放军要打的,不仅是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而是要将东北国民党军全歼之,更是为人民打天下了。
最后,杜聿明肯定在想,老头子这是狗瞎子掰棒子,东北没有夹在胳肢窝里,华东,又完犊子了。 #俗人读史#
可盈配资-普通人怎么才能炒股加杠杆-股票配资专业平台-手机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